首页   新闻动态   外交部发言人谈话   总领馆信息   领事证件   侨务和领事保护   领区概况   商务科技   文化教育旅游   中国一带一路网 
首页 > 外交部发言人谈话
2019年12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日前,美方不顾中方坚决反对,执意将所谓“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签署成法,这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已就此表明坚决态度。针对美方无理行为,中国政府决定自即日起暂停审批美军舰机赴港休整的申请,同时对“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美国国际事务民主协会”、“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人权观察”、“自由之家”等在香港修例风波中表现恶劣的非政府组织实施制裁。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停止任何插手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行,中方将根据形势发展采取进一步必要行动,坚定捍卫香港稳定繁荣,坚定捍卫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问:中方为何对美国有关非政府组织实施制裁?

  答:大量事实和证据表明,有关非政府组织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反中乱港分子,极力教唆他们从事极端暴力犯罪行为,煽动“港独”分裂活动,对当前香港乱局负有重大责任。这些组织理应受到制裁,必须付出应有代价。

  问:12月1日是孟晚舟事件发生满一年,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去年12月1日,中国公民、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孟晚舟被加拿大应美方要求无理拘押,迄今已经一整年了。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美加两国滥用其双边引渡条约,对中国公民任意采取强制措施,严重侵犯中国公民合法权益,这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中国政府维护中国公民和企业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我们再次强烈敦促加方认真对待中方严正立场和关切,以切实举措纠正错误,及早释放孟晚舟女士,确保她早日平安回到祖国。

  顺便说一句,我今天上午也看到了孟晚舟女士在她被无理拘押一周年之际写的一封亲笔信,题目是《你们的温暖,是照亮我前行的灯塔》。我看了以后非常感动。孟晚舟女士作为一名被无理扣押的无辜的中国公民,作为年幼孩子的母亲和年迈父母的女儿,在经历了这么多痛苦、失望和无奈之后,仍然能如此坚强和优雅地面对,令人感到十分敬佩。我们衷心祝愿她早日平安回家,也希望大家用更多的正义和温暖照亮孟晚舟女士前行、回家的灯塔。

  问:据报道,11月29日,在曼谷闭幕的联合国亚太妇女权益审议会议以37:1的投票结果,通过《北京宣言25周年——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亚太部长级宣言》。投票结果一经公布,现场一片欢呼并长时间鼓掌。美国是唯一投下反对票的国家。一些国家包括美盟友也公开发言对美国的顽固立场表达失望。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这个报道让我想起去年3月在日内瓦发生的一幕。去年3月,日内瓦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以28:1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美国是当时唯一投反对票的国家。这次曼谷联合国亚太妇女权益审议会议通过《北京宣言25周年--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亚太部长级宣言》,美国再次成为唯一的反对者。这些都非常生动和贴切地说明,美国在国际道义上已成为孤家寡人。

  美国拒绝支持《北京宣言25周年--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亚太部长级宣言》,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根据我看到的权威统计,美国国内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严重妨碍妇女人权的实现。根据盖洛普咨询公司网站发布的调查数据,46%的美国女性受访者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表示不满或非常不满。去年1月美国数百万人参加“2018女性游行”,对性别政策表示强烈抗议。美国还阻碍保障和促进妇女权利的国际努力。大家都知道,美国迄今未批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这一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人权并不是一句口号,它应该是具体的、实践的。美国在这些人权问题上的具体表现,与它长期自诩为“人权卫士”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莫大的讽刺。事实说明,美国绝对不是它自诩的“人权卫士”,而是“人权侵害者”。或者说,美国根本不是Human Rights Defender,而恰恰是 Human Rights offender 或Human Rights Abuser。

  我们希望美方不要再动辄以人权为借口伸长手干涉别国内政,而要多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真正践行保护人权和解决自身严重人权问题上。

  问:据报道,11月29日,1名身着伪造自杀式炸弹背心的男子在英国伦敦市伦敦桥附近持刀行凶,造成2人死亡。该男子最终被警方击毙。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这是一起不幸的案件,我们对无辜遇难者表示哀悼,对他们的家属和受伤人员表示慰问。我们也对英国警方采取果断措施应对有关暴恐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

  同时,很多人跟我一样都在想,如果这起恐袭案件发生在中国,英国、美国的媒体会怎样报道和解读?根据以往的经历,估计他们会把凶手美化成被压迫而不得不反抗的“斗士”,质疑警察近距离开枪击毙凶手是“过度使用暴力”。另一方面,据媒体报道,此案凶手有暴恐前科。他曾于2012年因企图对伦敦地标发动爆炸袭击而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去年底有条件获释并提前出狱。去年12月,法国斯特拉斯堡发生了一起暴恐案件,相关凶手也有犯罪入狱记录,一度还被法国警方列入“极端人员监视名单”。出狱后不久,他就在斯特拉斯堡圣诞集市上再次发动恐袭,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

  我想这些都充分说明,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恐怖分子从来不分国籍、不分宗教、不分性别、不分年龄,因此反恐也绝不应有“双重标准”。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更加有效的预防性反恐和去极端化措施,维护各国的共同安全。

  问:今天澳大利亚宣布成立新的情报小组应对间谍行为和外来干涉。中方对澳方决定有何评论?是否会干涉澳内政?澳外交部长表示中方对待被拘押澳学者的方式是“不可接受”的。你对此有何回应?

  答:你提这个问题,我倒想起来,这两天你应该也关注到了,澳大利亚一些部门、媒体和学者纷纷对前几天澳大利亚媒体和一些英美媒体爆炒的王立强“间谍案”提出了质疑。我看到有报道称,澳大利亚安全部门已经向澳总理内阁国家安全委员会解释称,王提供的资讯缺乏细节,他很可能是以间谍为借口,在当地寻求庇护或居留权。我还注意到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以“中国间谍闹剧”为标题,认为王立强是企图利用虚假证词来换取政治庇护或居留权。还有澳大利亚学者认为,澳涉华议题总是在有确凿证据之前就被妄下定论。

  这些都充分印证了一段时间以来,澳大利亚个别媒体和机构热衷炒作的所谓“中国间谍案”、“中国渗透论”、“中国干涉论”,无论情节如何离奇